
有需求,就有流量。需求越大,流量就越大。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爆炸式增长,巨大的汽车数量给汽车售后市场带来了需求,停车是潜在市场之一,流量巨大。
那么,中国的停车需求有多大呢?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6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2.75亿辆,年均增长率超过10%。机动车司机4.5亿人,其中汽车司机4.1亿人。预计2025年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市场。
然而,与火爆的汽车消费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各大城市的停车难矛盾日益尖锐。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停车位需求接近3亿个。但目前我国停车位整体供应率仅为40%左右,停车供应缺口巨大。北京、上海、深圳的停车位缺口超过200万,甚至达到400万。
停车缺口大是停车难的重要原因,但有一个数据不容忽视,那就是停车场的空置率。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达到44.6%,而全国90%以上的停车位使用率小于50%。问题的症结在于停车信息极度不对称,远远超出了传统管理模式的能力范围,这也是智能停车蓬勃发展、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
目前,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智能停车可以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支持停车诱导、反向汽车搜索、智能支付、停车共享,真正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问题。三维、机械化、智能相关产业形式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投资和消费的新支点。围绕智能停车建立的后市场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稀缺的核心交通入口。
对于智能停车来说,实时停车信息共享、停车导航、LBS服务、反向寻车、支付等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大力支持,集中所有功能的超级应用是车主最方便的使用方式。未来,一旦各停车场实时停车信息共享,将为车主提供更便捷的停车引导服务,创造更多商机。
以停车场为交通入口,通过停车支付、停车位查询、非法查询等功能提高用户粘性和活动,后期通过车后服务提供商(如洗车、汽车、充电、餐饮、娱乐等)广告展示、交易匹配、大数据定制服务等运营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分享万亿车后市场蛋糕。
随着新需求和新技术的出现,智能停车不仅是为了解决停车困难,而且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属于国家新基础设施和新智能城市建设的范畴,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新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的全面推动,智能城市延伸的智能停车应用场景不仅是重点产业,也是民生热点,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后的交通入口。